時間:2023-02-28 16:00: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親子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樂于參與討論,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3、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享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我的家》幼兒用書或電子書12-19頁。
【活動過程】
一、請班中是哥哥或姐姐的幼兒,介紹他們的弟妹,例如年齡、性別等。
二、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講述親子故事《親親妹妹》:
我家原來有三個人,爸爸、媽媽和我。一天,姨媽來我家住了,我發現姨媽的肚子變得很大很大。姨媽告訴我,我很快就會有一個妹妹了。我很高興,心想:妹妹快點出生吧,那樣就有人和我一起玩了。
妹妹出生了,過了一段時間,姨媽出差了,妹妹留在我家,由我的爸爸媽媽照顧?,F在我們家有爸爸、媽媽、我和小妹妹??墒牵职謰寢屪兊貌灰粯恿?,他們每天都忙著幫妹妹換紙尿褲,喂她吃奶。我每次拿著玩具車走到爸爸跟前說:“爸爸陪我玩好嗎?”爸爸總是抱著妹妹對我說:“乖寶貝,自己去玩吧?!蔽颐看文弥婢邔寢屨f:“媽媽,陪我玩好嗎?”媽媽總是抱著妹妹對我說:“乖寶貝,自己去玩吧?!蔽矣X得爸爸媽媽只愛妹妹,不理我了。我對媽媽說:“我想做妹妹?!眿寢屝χf:“你也要穿紙尿褲,坐嬰兒車嗎?”我說:“不要,我已經長大了!”媽媽問:“你長大了,學會做什么事情了呢?”我想了想,說:“我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也會幫著照顧妹妹。”媽媽笑著點點頭。
三、與幼兒討論故事:
·為什么希希想讓妹妹快點出生?(想和妹妹一起玩。)
·妹妹出生后,希希為什么不高興了?(爸爸媽媽沒時間陪他。)
·如果你是希希,你會怎樣做?(自由回答。)
·為什么希希想當妹妹?(他以為爸爸媽媽只愛妹妹。)
·希希長大了,他認為自己學會了做什么事情?(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也會幫忙照顧妹妹。)
·如果你是希希,你會怎樣照顧小妹妹?(自由回答。)
四、請幼兒分組進行角色扮演。
創設適宜的“親子游戲”情境,有助于家長和孩子一起在游戲中內化交通安全知識、訓練思維、提升交通安全意識。
1.創設因地制宜的“親子游戲”情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發展打好基礎。”對于幼兒園來說,創設交通安全“親子游戲”情境,有利于家長以身作則遵守交通規則,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如:將刷接送卡的地方裝飾成巴士的刷卡機,這樣家長每天接送幼兒來離園時,都牽著孩子的小手,按照秩序排隊,不與人爭擠,不將手伸出“車”外,從而掌握乘車的安全法則。
2.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親子游戲”情境
交通安全和幼兒的生活密不可分,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親子游戲”情境,能進一步幫助幼兒將所學的交通安全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避免交通慘劇的發生。如:開設“車后不玩?!钡那榫常埣议L把車開進幼兒園操場,在車后擺放模擬娃娃和游戲玩具,并讓家長和幼兒一起透過后視鏡觀察車后的物體。在觀察中,家長和幼兒都發現:車后的物體,在后視鏡中就是“盲區”,當司機倒車時,會將物體撞倒,遭車輪碾壓。這種貼近幼兒生活的情境再現,讓家長和幼兒都直觀地感受到了車后玩耍的安全隱患,加強了“車后不玩耍”的安全意識。
3.創設多媒體感官的“親子游戲”情境
隨著國家對安全教育的愈加重視,各種聲畫并茂、直觀有趣的交通安全視頻、網絡交互平臺……較好地豐富了“親子游戲”情境。如:“交通標志連連看”“交通標志轉轉龍”“交通小指揮”等虛擬游戲情境,從文字、圖片、動畫、聲效等方面對參與者進行感官刺激,有效激發家長和幼兒的共同參與性,也讓幼兒在直觀操作中增強交通安全意識。
二、利用“親子游戲”,引導幼兒學習交通安全防護方法
《(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解讀》中指出:“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與幼兒的關系狀況對幼兒早期學習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碑敿议L以玩伴的身份和幼兒共同游戲時,有利于交通安全防護方法的有效學習。
1.寓教于樂的兒歌游戲
交通安全兒歌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通俗易懂的內容、朗朗上口的韻律,深受家長和幼兒的喜歡。如:在“交通安全拍手歌”中,家長和幼兒邊念兒歌,邊玩擊花掌的游戲,在寓教于樂中,自然地習得了交通安全防護方法。
2.妙趣橫生的棋類游戲
把交通安全防護方法融于棋類游戲中,不但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直觀思維特點,還有助于親子的溝通和交流。如:家長可以帶領幼兒自制一張“交通安全防護棋”,在有趣的下棋規則制定中,幫助幼兒進行交通安全對錯行為的判斷,通過棋類對弈,積累交通安全知識,逐步提高自我防護方法。
3.別開生面的闖關游戲
交通安全闖關游戲是以闖關獲勝為目的的游戲通稱,參與的親子家庭需要熟練掌握交通安全防護方法,才能闖關成功。如:針對大班幼兒的“親子交通安全大闖關”有如下環節:第一關“我會識別交通標志”,第二關“我會安全文明行走”,第三關“我會乘坐交通工具”,第四關“我會處理交通意外”。在親子家庭的團隊回答中,把枯燥乏味的鞏固交通安全知識,變成別開生面的闖關游戲,讓交通安全防范方法的學習變得其樂無窮。
三、增加“親子趣味互動”,幫助幼兒遠離交通危險
1.親子共同繪制“交通安全地圖”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嚴密的保護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因為我們既不可能時時刻刻地跟在幼兒身邊,也不能因為怕出事故而束縛孩子的手腳,限制他們的行為。為此,家長和孩子一同把幼兒園、小區、公園等經?;顒拥穆肪€圖繪制出來,然后把十字路口、危險地段、交通安全標識……都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下來,再運用“交通安全地圖”的游戲,幫助幼兒掌握周邊的交通安全狀況,從而避免一些事故的發生,遠離交通危險。
2.親子共同閱讀“交通安全故事”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3-072-2
筆者以親子體育課為課例,嘗試解析親子體育教學設計的具體原則,并通過實施,評估親子體育課的實際效果。
一、親子體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為根本目的,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過程”或“程序”。親子體育課能否實現溝通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的功能,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親子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學設計主要考慮到教學目標的擬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以及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等。這里筆者首先給出一節體育親子活動課的教學設計案例,以備分析使用。
(一)教學設計案例
課題:持輕物擲準
1.教學目標
(1) 通過活動,家長與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到親子體育活動的氛圍,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敢于展示自我;
(2)練習中掌握對準目標投擲和單腳跳躍的方法,學會簡單易行的親子游戲方法,發展協調、跳躍、靈敏、合作能力;
(3)活動中增強教師、家長與孩子的交流,增進彼此的感情,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場地器材
籃球場地一片,短繩人手一根,錄音機一臺、害蟲標志物若干,小墊子4張。
3.教學過程描述
“叮鈴鈴……”上課鈴響起。學生排成四列橫隊,體育委員整隊匯報。家長站在操場的周圍。師生常規性地問好,教師對學生簡單說明本節體育課活動的意義與要求,組織全體學生鼓掌歡迎家長的到來,請學生到操場的周圍邀請家長進入場地。
各組的小組長帶領本組進行慢跑,配以“跑操音樂”。然后教師組織家長和孩子們進行小游戲:“快快傳繩結”,通過游戲每人拿到一個繩結。后請出一名學生示范小游戲:“你拋我接”和“同時拋接”。家長與學生模仿分散進行游戲,在節奏鮮明、快樂的韻律操音樂中,教師示范,家長和孩子一起做簡單的韻律繩操,活動身體各部位,做好準備活動。
在教師的組織下,家長和學生站在標志線后,嘗試用手上的繩結擲準前方墻上掛的害蟲標志物。教師提出問題:“要擲準前方害蟲,你有什么好辦法?介紹一下。” 家長與學生在嘗試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回答,教師補充,提出表揚。緊接著,教師將貼有害蟲圖畫的小墊子罩在頭上,裝作“移動小害蟲”,并請家長和學生參與裝扮“移動小害蟲”,其余人站兩邊進行投擲練習。練習過后,家長與孩子討論如何準確投擲移動目標,并介紹經驗,教師總結評議。最后進行了小比賽:看誰打的準。
所有人將繩結打開,拉直放在地面上,教師示范單腳左右跳動作,提示要領與安全事項,家長和孩子一起嘗試練習。教師請出學生示范兩人合作牽手跳過橫繩,組織家長與自己的孩子練習并進行比賽——“跳躍比快”,評選最佳小組。
最后,在輕松舒緩的音樂聲中,教師帶著家長和孩子們跳起放松舞蹈。孩子幫大人捶捶背,大人替孩子揉揉肩……共同談談課上的體會,收獲。
(二)親子體育教學設計的思路解析
1.設計目標分析
親子活動課主要是讓家長和孩子在體育鍛煉中感受親子之間的快樂,切身體會體育活動的那種氛圍,從情感上體驗親子間的體育活動帶來的作用,因此這個目標達成是活動的前提。由于家長對孩子體質健康的認識很狹隘,很少去了解孩子的體育課學習內容以及體質健康的測試結果,也很少去了解孩子喜歡什么運動項目,就算有的家長想帶孩子去鍛煉身體,也會存在不知道怎樣開展的困惑。親子活動課中,教師將體育技術技能的學習貫穿于各項練習中,家長與孩子學會方法,掌握要領,從而發展身體各種能力。體育課堂是一個平臺,教師、家長、孩子在一起通過活動進行交流、了解,都為著共同的一個目標,為了孩子的健康,這也是活動的最終目標。
2.過程設計分析
①由于家庭體育活動練習的場地小,只能限制在房屋里的空處或過道中,只有極少數學生可能到附近的體育場館或公園去進行練習,練習的器材也很有限。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注意場地器材的可行性,有針對性地選擇簡單易行,不占活動空間的內容教給家長和孩子,讓他們回到家中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
二、分析
1.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他由于學習成績不好,經常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和同學的輕視,因此存在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對他的學習和行為有著重要影響,在這種自卑心理的影響下,他對學習不夠努力,因為覺得努力也沒有用,同時,她對于老師的批評和幫助無動于衷,覺得自己也就這樣了,怎么也好不了。因此,幫助他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幫助他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我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對他多進行表揚,善于發現他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即使他有一點點進步,就應該給予充分的鼓勵。同時,對他進行批評時,注意不傷害他的自尊心盡量避免在公共場合批評,在批評后要向他提出希望,使他感到老師對他很有信心。總之,幫助他建立自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抓住時機,不斷進行工作。但是,一旦他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后,他身上的的變化將是十分明顯的,他會熱情地投入到學習和班級工作中去,不僅在行為方面大有好轉,連學習成績也會有顯著的提高。
2.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橋梁
為了真正使小強走向重新塑造自我的道路,我想在加強學校教育的基礎上還應取得家長的配合,所以我堅持一學期多次家訪與家長互通信息,共同教育,同時幫他補缺補差,當他成績有進步時及時表揚他,使他找回信心,找回了失去的學習愉悅感。
3.成功和喜悅
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與信任,給了小強無窮的力量,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從四年級第二學期開始,他的行為規范,學習成績漸漸由差轉好,成績也由不及格上升到70多分。同學說他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他媽媽說沒想到孩子的進步那么快。由此我想到,我所教的班級中還有類似這樣的家庭由于家庭結構的改變,家庭成員的遠離給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孩子的心理、學習、行為等方面的發展都受到了制約。由于他們生活環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為等發面容易出現問題。作為老師應當多關心他們,把這當作老師教育工作的重點來抓好落實好。要相信他們一定能變好的,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呀!
三、針對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1.用老師的真誠,贏得他(她)的信賴
作為教師應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在對后進生的教育中,我們教師應拋棄以前的“師道尊嚴”等觀念,放下架子,主動而真誠地與學生溝通。通過溝通會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會發現以前對學生的判斷也許是不正確的,而且會發現學生當務之急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在教育過程中才會采取針對性很強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當然,現在的學生獨立意識、認識事物標準有較大的變化,我們在教育后進生之中往往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無法與學生溝通,很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更談不上與他們交上朋友。在轉化他們的過程中只是一種“單相思”,這就需要我們有更多的耐心和不斷改變教育方法。在轉化他們過程中最突出的一個現象就是容易反復,我們應允許這種反復存在,即我們應該抓反復,反復抓。
例:我班有個離異家庭的男生陳XX,貪安逸,圖享受,外號叫“闊少爺”。是個喜歡逞能的“老大”。我利用他“好逞能”的特點,讓他做幾個后進生的組長,負責監督這幾個后進生的自行車停放和檢查值日生工作,于是他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自行車是否停放整齊,包干區衛生是否整潔。這個“犟頭王”用我贏得他的信賴,與我有感情,關系融洽,促使他對學習有信心。作業從拖欠不上交,到基本上能準時上交作業。
2.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燃起他(她)學習的“熱情”
班干部是一個班級的主力軍,健全的班干部隊伍,能使班風正,學風濃。由班干部出面結對子,手拉手地幫助后進生,是轉變后進生的一種妙術。
例:我班有個學生陸XX,人調皮,打人罵人家常便飯,吵架、曠課時常出現,外號叫“黑野馬”。為了使甲班同學齊頭并進,班干部獻計獻策,在班中掀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熱潮。班長第一個與陸XX同學結對子,平時給他輔導文化知識,班?;顒右黄饏⒓油粋€項目,每周一小結,每月一總結,表揚成績,指出缺點,制定目標。經過一年的幫、教、帶,不僅是陸XX同學轉變了學習觀念,樹立起了學習信心,而且其他后進生也進步較快。
3.利用集體的溫暖,燃起他(她)重新生活的“火星”
因父母離異,家庭破裂,使他(她)悲傷過分,情緒低落,心情抑郁。我發覺后,及時穩定他(她)的情緒,并找幾個與他(她)要好的同學,或老師與之談心,幫助他(她)從悲觀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重新樹立起學習生活的信心。
例:我班有一離異家庭的男生俞XX,父母離婚后,悶悶不樂,心情抑郁。被我了解后,利用國慶節讓他與幾個同學一起來我家吃餃子,并指導這幾個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與他多談心。讓他的感情得到安撫,并以別人的歡染他。經過一段時間后,他的情緒漫漫地好轉,并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同時漸漸地萌發了學習的熱情。
4.以榜樣的作用,引導他(她)上進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離異家庭的學生雖有些人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思上進,得過且過。但當他(她)崇敬的榜樣出現在面前時,這榜樣的精神價值思想傾向、態度、品格,也會打動一部分學生的心,被他(她)所接納,佩服得五體投地。
一、個案分析
因為父親車禍去世,母親忙于養家糊口,由外公外婆代為照管,缺少雙親的關懷,使他自卑苦悶、消極悲觀,缺少父母良好的形象引領,使他煩躁、攻擊、復仇心理嚴重,對家庭缺乏歸屬感。學校生活方面,由于平時疏于家庭管教,性格暴躁,克制力差,愛打鬧,常常與同學發生爭執,缺乏理智、以攻擊性和破壞報復別人,受到批評或挫折時不能正確對待。還常做一些小動作來嘩眾取寵,從而想向大家證明自己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二、采取措施
我首先翻閱了該生的相關材料,與其班主任交流,了解他的個性品質、生活狀態、學習情況,與他的同學交談,了解他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從而找到病根,精心設計對癥處方。單親的孩子將心里話壓抑在自己的心中,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心理負擔。我主動接近他,和他談心,讓他的心中有一種親切感,愿意和我聊天,講心里話,排除心中煩惱。
(一)喚起童心、感恩教育
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在他們班級的美術課中,他的狀態與以往的活躍、接嘴甚至影響課堂紀律完全不同,他表現得十分低沉、消極。下課后,我將他請到辦公室,給他接了一杯溫水,讓他和我并排坐下。經過前段時間的情感交流,他主動打開心扉,告訴我:“明天是六一兒童節,可是媽媽不在身邊”。他懷疑媽媽謊稱工作很忙其實是和一位叔叔在戀愛。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很重要的兒童節媽媽卻不陪自己,而陪叔叔,他很生氣、失望甚至仇恨搶走媽媽的那位叔叔。知曉了原因。我便教育他,媽媽工作真的很忙,她沒有騙你,媽媽是你最親的人,她忙于工作是為了養活這個家庭,更是為了你的成長考慮,為你組織一個新的家庭,是讓叔叔和媽媽一起來愛你,你應該抱有一顆感恩的心,用行動來感恩你的媽媽。
(二)培養一種愛好,轉移注意力
這個孩子長期沉浸于失去父親、猜忌母親的苦惱之中,這時我指導他培養一種興趣愛好,學習兒童畫讓他把注意力到興趣愛好上去,從而減少因為家庭缺失帶來的孤獨和煩惱。
(三)激勵孩子樹立信心
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度情緒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培養他美術興趣的同時,在美術課堂中適當地贊美他,幫助他找到一些自信,有信心在校園中抬起頭走路。
三、輔導成果
被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下稱州交警隊)。
法定代表人:魏渡新,隊長。
1995年12月23日晚,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薩木圩孜鄉布拉克村附近發生一起汽車肇事致死人命的交通事故,肇事人逃逸事故現場。伊寧縣交警大隊在查證線索時,發現當晚11點左右有蒲勝利駕駛的新F-03489號汽車和廖學友駕駛的新F-04222號汽車在肇事地點與尸體發現處之間的黑山頭川四江飯店停車加過水,對上述檢查時,發現車身有肉組織。1995年12月25日伊寧縣公安交警大隊在未向廖學友、蒲勝利出具扣車憑證的情況下,便將上述兩車作為肇事嫌疑車輛予以扣留,并進行鑒定。1996年1月1日伊寧縣公安交警大隊對蒲勝利、廖學友兩人進行留置盤問,至次日在蒲、廖兩人寫下保證書后才讓兩人返家,時至1996年1月18日,因鑒定的技術設備問題,伊寧縣公安交警大隊一直作不出鑒定結論,便將所扣車輛返還給蒲、廖兩人,扣車共計25天。1996年6月18日,蒲勝利、廖學友向州交警隊提出復議申請,稱:在縣交警大隊調查該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時,申請人對調查給予了積極配合。同時也對本人與該事故無關進行了舉證,但縣交通大隊置之不理,以不合法的方式扣車、限制人身自由,給申請人造成人身、財產損害,請求被上訴人撤銷縣交警大隊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并賠償其經濟損失,即誤工費2人×1個月,計10000元;車輛損失150元/天×25天×2輛,計7500元;退還停車費100元,車旅費2293元,差費900元。1996年10月11日經被上訴人復議,作出第68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實為行政侵權賠償決定書)。該決定認為,伊寧縣交警大隊扣留嫌疑車是正確的,但是沒有給廖學友等寫出扣車憑證,未將車輛立即歸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應為《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二條),處理決定為:1.扣留嫌疑車輛25天,按規定20天,超出5天,兩輛車共10天,每天按150元計算,合計1500元;2車輛扣留期間停車費100元,汽油50公斤×3元計150元,合計250元;3.扣留車輛期間廖、蒲誤工工資每人每月按500元計算,兩人共計1000元;4.廖、蒲兩人差費12元×60天,計720元,總合計3470元。由伊寧縣公安交警大隊賠償給蒲勝利、廖學友。蒲勝利、廖學友所駕駛的新F-03489、新F-04222號車輛仍是嫌疑車以內。該復議決定送達后,蒲勝利、廖學友于1996年10月14日向伊寧縣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賠償訴訟。
「審判
伊寧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伊寧縣公安交警大隊對原告廖學友、蒲勝利實施扣留車輛25天和留置盤問的行政行為,不僅認定事實錯誤,而且程序違法。被告作出的復議決定,對縣交警隊扣留原告的車輛和限制原告的人身自由的行政行為未予撤銷,是不正確的。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縣交警隊扣留原告的車輛,只負返還車輛的責任,不應賠償該車輛被扣留期間的可得利益,州交警隊作出的復議決定所確定賠償的項目超出了應賠償的范圍,屬善意賠償,本院予以認可。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三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一款、第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該院于1996年11月27日作出判決如下:
一、撤銷縣交警隊對原告廖學友、蒲勝利的扣車25天和限制人身自由兩天的行政行為;
二、維持被告州交警隊68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書》中的賠償決定(一)、(二)、(三)、(四)項。
三、對于伊寧縣交警大隊對廖學友、蒲勝利兩人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2天的違法行為,伊寧縣交警大隊應賠償廖學友、蒲勝利每人每天15元,共計60元。
一審宣判后蒲勝利不服,向伊犁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二審法院判令被上訴人承擔因其為申請復議、參加訴訟而委托人所花的費用。理由是該費用是直接損失,應屬國家賠償的范圍。
伊犁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公安機關在追緝交通事故逃逸者時,依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有關條款的規定,對嫌疑車輛暫時扣留進行檢查或鑒定是允許的,但公安機關在行使這一職權時,必須遵循法定的程序。縣交警隊將上訴人等車輛作為肇事嫌疑車扣留后,未依法給上訴人和原審原告出具暫扣憑證,扣車期滿后又未立即歸還,是違背法律規定的。對此,被上訴人州交警隊的復議決定認定縣交警隊的行為構成行政侵權,并責令其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是正確的。確定賠償的項目和數額,超出了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范圍,屬善意之舉,本院予以認可。被上訴人的復議決定,對縣交警隊留置盤問蒲勝利、廖學友限制人身自由的違法具體行政行為未予撤銷,是不正確的。上訴人訴稱原判未將上訴人在復議、訴訟期間所花的費計入賠償數額,并要求本院予以認定,因該費用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必然因果關系,屬間接損失,不屬國家賠償的范圍,故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該院于1997年3月3日作出如下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被告州交警隊的下屬縣交警隊,在調查處理一起發生在本管理區管理地段的交通事故的過程中,將原告廖學友、蒲勝利分別駕駛的車輛作為嫌疑車輛暫時扣留,時間長達25天才予歸還,并在此期間對二原告留置盤問二天,是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其具體表現有二點:1.縣交警隊扣留車輛程序違法。1991年9月22日國務院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下稱《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公安機關根據檢驗或者鑒定的需要,可以暫時扣留交通事故車輛或者嫌疑車輛、車輛牌證和當事人的有關證件,檢驗或鑒定后應當立即歸還”。1992年8月10日公安部下發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下稱《規定》)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暫扣交通事故車輛、嫌疑車輛牌照、駕駛證,應當開具暫扣憑證”。該條第二款規定:“因檢驗、鑒定的需要,暫扣交通事故車輛、嫌疑車輛、車輛牌照和駕駛證的期限為20天;需要延期的經上一級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可延長20日”。根據上述《辦法》和《規定》的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調查和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時,有權對嫌疑車輛暫予扣留,但應當開具暫扣憑證,而且扣車的期限為20天;如果需要延長,須經上一級交通管理部門批準。本案被告州交警隊的下屬縣交警隊,在將原告廖學友、蒲勝利的車輛作為嫌疑車輛扣留時,沒有開具暫扣憑證,而縣交警隊在未經上級交通管理部門批準的情況下,扣留原告的車輛超出了20天法定期限,顯然其扣車行為違反了法定程序,屬違法具體行政行為。2.留置盤問原告無事實、法律根據。本案被告州交警隊的下屬縣交警隊,在對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在沒有查明事實、掌握證據的情況下,就對原告廖學友、蒲勝利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對他們留置盤問二天,既無事實根據,也無法律上的根據,顯然也屬違法具體行政行為。
2020年社區親子交通安全體驗課觀后感1生活中交通安全與我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們的保護者。日日夜夜都守在我們的身邊,教育我們,勸戒我們。
生活中,因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我曾經就聽說過這樣一則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和媽媽在方塔街上散步。突然,一輛車“唰”地一下擦肩而過,我定睛—看,原來是一個男孩騎著自行車,不知要去哪兒,由于他騎得太快了,差一點兒就撞上了斑馬線上的行人。行人勸他不要騎得那么快,可他不聽勸告,繼續騎他的“飛車”,臉上不時露出得意而急促的神情。我想:這個男孩可能是有什么急事吧!要不然他怎么會騎得那么快呢?但這樣很有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和媽媽在一個拐彎的地方.看見許多人圍在路中央,我們就帶著好奇心走了過去?!鞍?”我不禁驚叫起來。這不是剛才騎“飛車”的那個男孩嗎,他怎么被車撞了?我聽見旁觀者議論紛紛,“唉!這孩子這可憐啊!剛才不小心撞上了一輛大卡車,連人帶車一起飛了出去。”如果這個孩子車騎得慢一點,如果那個開車的開慢一點,如果……可是,再多的如果也不能使這朵已經完全凋謝的花重新開放,這個男孩的父母不知為這個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離去,讓父母悲痛萬分……
現在城市汽車太多,交通更為擁擠,像這種悲慘的交通事故經常發生。所以,無論交警在不在場,我們都要自覺地遵守交通法規。例如:過馬路要看清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要走人行橫道,不得翻越交通護欄;未滿12歲的兒童不得在馬路上騎自行車;不能在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戲等等。我們學生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規,而且發現有人違反了,應及時地批評、勸阻。
讓我們把交通安全這四個字在心里永遠扎下根,讓全市人民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讓交通事故永遠在我們生活中消失,讓我們的明天充滿鮮花,充滿陽光。那么,交通安全便是你的朋友,它將永遠保護著你,帶給你幸福。讓我們爭做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少年吧!
2020年社區親子交通安全體驗課觀后感2生命是寶貴的,世界因為有了生命而變得精彩.您的生命,您珍惜嗎?要想生命得到保障,請您遵守交通規則.
從遠古世紀到現在,不僅僅是朝代在變,科學在交通工具上也越來越發達.在經濟繁榮的社會中,街上的車輛逐漸增多,也許就在這時,因為您的疏忽或違規,會給交通帶來不便,也可能會讓您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省2006年發生交通事故21922起,3871人死亡,25000人受傷,損失8000多萬元人民幣.我國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近10年來始終是位于世界第一位的.由于車禍,有多少家庭痛失親人,家家破人亡;又有多少家庭因負車禍賠償責任而債臺高筑不得翻身......
上周末,我和媽媽在路過廣場時,猛然聽見身后一片尖叫.我向后看去,"支......"隨著刺耳的剎車聲,一輛面包車已經停在了一個摔倒在地的小女孩面前.同時,一群人向那邊涌去,我和媽媽也擠了過去。只見那女孩驚魂未定,臉色慘白,過了好一會兒,才"哇"地一聲哭了。女孩的媽媽俯下身,撩起女孩的褲管和衣袖,那血肉模糊的手腳,真讓人心疼。那婦女為孩子做了緊急處理,便趕快叫面包車司機把孩子送到醫院。周圍的群眾議論紛紛:"哎,這女孩也真是的,不遵守交通規則,弄成這樣,幸虧沒什么大礙."這起車禍,讓我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嚴重性.因為一時的粗心大意,會給人帶來無法彌補的精神傷害.
在此,我向每一位同學、每一位朋友呼吁:"交通安全靠我們大家來創造。我們應該確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觀念,人人爭當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公民。我相信,有了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交通事故一定會遠離我們,明天將會更加幸福、美好!
2020年社區親子交通安全體驗課觀后感3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汽車也不斷的更新生產出來,看看馬路上川流不息形形的車輛就明白了,如今的車子品種之繁多足以讓你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因此我們小朋友更就應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爸爸媽媽經常會對我不厭其煩地在我耳邊叮嚀:過馬路必須要走橫行道,紅燈停,綠燈行等等一些基本的常識,但是生性頑皮的我根本不放在心里,總是右耳進,左耳出,當作耳邊風。直到有一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才讓我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態度和壞習慣。
記得那是一個天氣晴朗的星期天,我和媽媽一齊去逛天一廣場。過馬路的時候,我沒有聽媽媽的阻止,只是興奮地在馬路中間蹦蹦跳跳,早已經跑出了橫行道的界線,全然不顧媽媽急切地叫喊聲,而自顧自悠閑地奔跑著。看見媽媽嚇得面紅耳赤,追得氣喘吁吁,竟然還惡作劇地笑媽媽這么膽小。就在我得意洋洋的時候,忽然,一輛摩托車從我的跟前急駛而來,擦身而過。直覺得右腿膝蓋處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我強忍著疼痛辛苦地低頭一看,不僅僅嚇了一跳,原先是摩托車的排氣管把我的腿燙傷了,還丟了一大塊的皮啊,隱隱的還有幾絲血絲滲出來。我最后受不了那疼痛,便號啕大哭起來,這時媽媽早已經嚇得臉通紅通紅的,之后又變得慘白慘白的,她心疼地一把把我摟在懷里,眼睛里的淚水汩汩地從媽媽的臉上滑落到我的傷口處。此時此刻,我真的后悔極了!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啊,唉,真是自討苦吃了!
只聽媽媽的叮嚀又在我耳邊響起:“勇敢點,誰叫你不聽話!穿馬路怎樣能夠亂跑呢,這天還算運氣好,如果把你撞到了怎樣辦啊?是你自我的職責,撞了也是白撞的!這樣也好,吃點苦頭買個教訓了,以后可要遵守交通規則哦!”我羞愧得無地自容,使勁地點點頭!從此以后,我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就再也不亂穿馬路亂闖紅燈了,總是留意翼翼地拉著爸爸媽媽的手,規規距距地過馬路。
在那里,我還要呼吁所有和我一樣頑皮的小孩,必須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好好地過馬路,當然也包括那些為了趕時光而闖紅燈的大人們,請大家必須要愛惜生命!只要大家都能樹立安全意識,就會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期望!
2020年社區親子交通安全體驗課觀后感4如今的社會隨著經濟繁榮的發展,交通事業的發達,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隨著馬路的日益擁擠,交通事故也出現越來越多。記得前一段時光,我聽別人說在黃山區發生過一齊嚴重車禍。一輛裝滿石子的大貨車在左拐彎時與迎面而來的另一輛貨車相撞,兩車身均嚴重受損,駕駛室被撞得面目全非,兩名駕駛員受傷嚴重,被送往就近醫院搶救……之后據當地交警稱,兩車速度過快、應處不當,是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每年,有多少生命因此被奪走,有多少個家庭被破壞,有多少人要失去親人。這些都是血的教訓,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就應有所醒悟嗎?
交通事故往往都是人為的不遵守交通法規造成的。“不闖紅燈、不翻越護欄、不在馬路中間逗留……”這些最普及的交通規則說起來是簡單,但為什么總是有人不嚴格遵守呢?因為安全意識的淡薄,許多人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杯具。當你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已經消失,當你發現一陣陣歡聲笑語已經湮沒。當你應對那些觸目驚心的場景時,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嗎?黃金有價,生命無價。我們的生命屬于自我只有一次,交通事故的發生使一個個家庭在遭受巨大精神傷害,使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使父母、親人悲痛不已。
在我們身邊,也存在許多危險的隱患,上學放學時,許多同學騎車又快又猛,他們在許多汽車中來回穿梭,為了炫耀騎車技術,難道就能夠拿生命安全來打擦邊球嗎?有一些步行同學,在上學放學途中,為了爭取時光,常常是闖紅燈,跨欄桿,不走人行道,還有同學大搖大擺的走在馬路中央,和同伴有說有笑,嬉戲打鬧,可他們卻全然不知,危險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切莫把父母、老師的諄諄教誨當作耳邊風,我們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做到警鐘常鳴,我想類似的事故就不會發生在我們身邊。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必須要珍惜它,就請我們從自身做起,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共同倡導“禮貌交通,安全出行!”
2020年社區親子交通安全體驗課觀后感5交通事故的發生,輕則車輛受損人員受傷,重則失去生命,甚至有些大的交通事故,一次性傷害的是許多個家庭,所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一名駕駛員,我很慶幸自己身上和身邊的親人沒有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但是每天參與在復雜的交通狀況當中,保證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是第一位的。怎樣才能有效做到交通安全,我認為還是沒有那么困難的。
第一,要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大多數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違反交通法規造成的。要遵守交通法規,首先是要了解交通法規,每一名車輛駕駛人員都需要通過了交管部門的交通安全理論考試才能領取駕照,但是交通安全的理論知識并不是考完試就能永遠記得住的,需要定時的`補充記憶。經常聽到有違反交通法規的人說自己不知道或者不記得有這樣一條交通法規了,這就說明了交通安全理論也是需要溫故而知新的。其次就是在了解的基礎之上嚴格遵守,不超速,不酒駕,不疲勞駕駛,不開車使用手機……做到這些要求,就可以避免絕大多數交通事故。
第二,要學會保護自己,預防交通事故發生。自己遵守交通法規,但是不代表別人也都遵守,有人超速,有人酒駕,有人超載,有人闖紅燈……開車時應該集中精力,了解自己車輛周邊的交通信息,包括路上的車輛、行人、交通信號指示等等。要時刻注意自己四周的車輛是否有可能刮碰到自己,一旦有這種趨勢,自己應該盡快避讓;還要注意路上的行人,行人是交通的參與者之一,行人與車輛的觸碰絕大多數都會造成行人受傷,造成不良后果,停車禮讓行人耽誤了幾秒鐘的時間,節省的可能是更多的時間。
過程描述:
1、留守兒童情況調查。
(1)利用表格的方式,請各班主任對本班留守兒童進行調查摸底。表格如下:
這份表格主要是針對留守兒童的一些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要求表格的每一項都必填。當時考慮到有些家長受條件限制,不一定有條件上網,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會上網,可能沒有QQ號,想著怎么讓家長為了更好地配合學校管理,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臨時去學習一下上網,申請一個QQ號。但真實進行下去發現,時代變了,手機也能上網了,而且隨身攜帶。很多家長也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沒文化。這樣一來,留守兒童的文字檔案就建立好了。
(2)問卷調查
利用調查問卷,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對問題進行梳理,找出典型,確定思想道德教育個案研究對象。
2、建立“留守兒童之家”QQ群
申請一個QQ群,并將留守兒童的親情QQ號加入其中。制定“留守兒童之家”群內章程,要求必須是本校留守兒童的家長或老師才允許加入。加入后必須更改名片,寫清是幾年級幾班XX同學家長或老師,方便交流。
3、確定“親情日”
平時,只要家長或老師認為有需要,就可以在QQ群里交流孩子的情況或者留言給對方,方便了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QQ上的交流既方便又實惠,想象一下如果是打電話交流,大概長途電話費都不少,老師不愿打,家長估計也舍不得打。為方便孩子與家長聯系,學校特別規定,每周五下午為留守兒童親情日,這天是孩子們與家長交流的日子。孩子們可事先跟老師預約,老師在網上留言給家長,約定好網上見面時間。在其他孩子上電視課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的留守兒童就可以用老師給他們帶來的電腦通過QQ視頻與家長見面,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訴說自己對父母的想念,說說自己在家的困難,向父母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特殊情況,也可以給孩子特別安排時間。相信每周有這樣一次對話,孩子們的心里會感覺更安全,父母的心里會感覺更踏實。
4、利用QQ群空間,綻放留守之花
在空間里,有群相冊。孩子們在學校的點滴生活,班主任拍成照片上傳到空間。同樣的道理,家長也可以將自己的照片傳到空間,讓孩子有機會了解家長的生活。在空間里,有群論壇。老師把孩子們寫得好的文章傳上去,告訴孩子們,只要寫得好,傳上去,爸爸媽媽就能看到,就像爸爸媽媽在家里一樣。作文傳上去后,家長還可跟帖對孩子的作文進行點評,對孩子進行鼓勵。這樣不僅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寫作的積極性。QQ空間,就好像是孩子們的一方天地,讓他們盡情地展示。同時也讓他們在這虛擬的空間里,感受到父母的真實。
實效綜述:
這項活動在我校開展已有一年了,得到了廣大留守兒童及家長的好評。三(13)班的黃XX,經常不交作業,父母外出打工了,爺爺奶奶又管不住,老師多次做工作,由于家中缺乏監督力量,效果不佳。老師在QQ群里與家長談到這個問題,給家長與孩子安排了一次網上見面。在這次網上見面過程中,父母按老師的方法,沒有批評孩子,而是告訴孩子:等過年回來,爸爸媽媽會給他買一輛玩具賽車作為禮物,要求孩子在家要好好表現,要聽老師的話,聽爺爺奶奶的話,認真聽課,按時交作業。還別說,見面后孩子為了他的賽車努力著,真的交了作業。六(4)班袁XX非常調皮,經常欺負同學,不是打這個,就是罵那個,父母不在家,奶奶經常對著這個孫子哭,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老師在網上跟家長溝通后,家長為了孩子的將來,決定回家帶孩子。家長回來后,有了家里的監督,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變。活動開展后,有留守兒童說:“每個星期,只要想見,我就能在電腦里見到爸爸媽媽,跟爸爸媽媽在家里一樣。我要在家里好好學習,不讓爸爸媽媽擔心,讓爸爸媽媽掙好多錢,回來買房子,以后就不出去打工了。”有個家長說:“這個QQ群真好!讓我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看到孩子寫得《我的媽媽》,我都忍不住哭了!”有幾個家長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回到家里干起了小買賣,讓留守的孩子不再留守了。一年來,我校的留守兒童身心都非常健康,學習成績也有一些進步。
一、 Review by yourself自主復習
記得7A課本中情態動詞(modal verbs) “may”和“can”的用法嗎?
朗讀下列句子并歸納它們的用法:
Group A 1. I can walk for two hours without feeling tired.
2. She can run fast, but I can't.
3. Can you swim? No, I can't.
4. What language can they speak? They can speak French and English.
本組句中“can”的意思是______,我們用它來談論______。它與動詞的______連用。
它的否定形式為______。疑問句中需要將它______。 “can”______ (有/沒有)人稱變化,也就是說它可用于______人稱之后。
Group B 1. ―Miss Green, may I turn on the lights? ―Yes, you may/can.
2. ―Mum, may I watch TV now?
―No, you can't. You must do your homework first.
3. ―Millie, can I borrow your photos of the fashion show?
―Sorry, you can't. I don't have any.
本組句中“may”和“can”的意思為______。我們用它們可以表達______。
其中, “may”的語氣更加______, 通常用于和______的對話中。
Group C 1. This book may be hers. I saw it on her desk yesterday.
2. Miss Lin can't be here. She went to Paris this morning.
本組句中“may”和“can”都可以用來談論______。 “may”在句中解釋為______。
“can't”在句中解釋為______。
二、 Preview by yourself自主學習
Study the sentences and work out the rule(找出規律):
1. She can speak English. She could speak English when she was nine.
2. Can you play football? Could you play it 2 years ago?
3. Last year, my son couldn't eat by himself. Now he can.
4. They looked around but could not see anything unusual.
本組句中,我們用“can”和“could”來談論______。句中“could”是“can”的______。 它的否定形式為______。疑問句中需要將它______。
We use “can” to talk about the______ . (present, past)
We use “could” to talk about the______ . (present, past)
片段實錄: (T = teacher; G=group)
T: Now, work in groups of 4. Discuss the problems you have got in Part 1 on the worksheet.
(Teacher walks around the class and see if any group need help.)
G1: Miss Qian, we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y be” and “maybe”.
T: Well, look at the example in “Group C”. “This book may be hers. I saw it on her desk yesterday.” The first sentence can also be said like “Maybe this book is hers.” (Teacher writes down the sentence on the paper). Here, “Maybe” is an adverb and we need a verb “is” in this sentence after “this book”. While “may be” is different, “may” is an modal verb, we have to use “be” after it. Then compare this sentence “He may come late.” with this one “Maybe he will be late.” When we use “mayb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nse and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verb in the sentence. You got it?
G1: Oh, we see, thank you.
T: You're welcome.
三、 片段分析
這個片段取自課堂開始的部分,屬于對預習部分的討論環節。這個環節的設置在語法課中可起到很大作用。也是這節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部分。學生可以通過預習再討論對以前學過的有關知識點進行回顧,并將對新課中需要掌握的知識產生的疑問在討論中解決。通過教師觀察,學生們的討論很熱烈和認真,大多數的預習問題都解決了。這組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不是本節課要學的內容,但“maybe”和“may be”的用法是學生中最常見的也是容易混淆的。學生們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產生的這種“另類”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資源,老師要認真地幫助他們解決,并要在課后將這個辨析放在適當的時候給全班同學進行思考。
一審案件事實及證據:
一審查明:東恪公司系1990年成立的獨資企業。1993年提出開發研制IC卡電話自動交費機。在該項目研究過程中,原告單位吳益民、劉英負責讀寫器,樸長洙、吳伍發負責IC卡驅動程序的設計;周勇負責IC卡自動收費系統的發行、結算、檢測程序的設計和編輯工作;盧斐參加了讀寫器中的cpu程序的設計并參加了測試。維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東及盧斐等當時均屬被招聘人員在原告單位工作,但未與原告簽訂勞動合同,由東恪公司給所有的人支付工資。研究資金、設備、資料均系東恪公司提供,且指定所有人員的工作。
1994年10月下旬,王東、盧斐等人離開東恪公司。在此之前,即1994年10月7日,以王東為法定代表人成立了維時公司,并于1994年10月27日與牡丹江電信局簽訂了IC卡結算、發行系統的購銷合同。吉林省琿春市郵電局于1994年6月開始運行東恪公司的IC卡自動交費系統,7月《關于使用IC卡自動交費系統的使用推廣報告》。1994年11月14日,東恪公司將該項目通過了黑龍江省郵電管理局科技成果鑒定。維時公司承認1994年11月經吳伍發給其提供了一套與東恪公司不相同的驅動程序。經詢問吳伍發,其最初二次的證言承認給維時公司提供的程序與東恪公司一樣,后又推翻證言。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委托哈爾濱工業大學,對雙方提供的讀寫器進行測試,結論為:利用甲方(原告)的IC卡讀寫器驅動的程序在相同環境下對甲方和乙方的IC卡讀寫器均能正常讀寫,能完成同樣的讀寫功能,并且追回代碼相同。并且在備注里寫明甲方即原告提供了DOS環境下的IC卡讀寫器驅動程序,并提供了該驅動程序的使用方法。乙方即被告提供的軟件在DOS環境下運行無使用方法。所以測試用甲方提供的IC卡讀寫驅動程序進行。1996年6月國家版權鑒定委員會對雙方提供的軟盤文檔進行鑒定,結論為:被告提供的文檔無鑒定價值,屬無效證據。維時公司拒絕提供證據。維時公司承認賣給牡丹江電信局IC卡3萬張,為安陽電信局安裝該系統并賣出IC卡2萬張,給齊齊哈爾富拉爾基電信局安裝該系統并售卡1萬張,每張卡最少獲利20元,共獲利潤120萬元。
一審法院判決: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與聘用的工作人員雖均未對著作權歸屬形成約定,但所有參與開發工作的人員都是利用原告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開展此項科研工作的,且一切科研目標均由東恪公司指定,按照法律規定,該軟件著作權歸東恪公司所有?,F維時公司主張與東恪公司共同擁有該著作權無事實及法律根據。維時公司無據證明此軟件為其開發,因侵權獲利應作為賠償金給付東恪公司。判決:一、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哈爾濱維時電子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對東恪公司DH01型IC卡自動收費系統著作權的侵害;二、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維時公司在《黑龍江郵電報》的第一版公開向東恪公司賠禮道歉;三、本判決生效后維時公司一次性賠償東恪公司人民幣120萬元整。
二審訴辯觀點:
一審判決作出后,維時公司不服,上訴法院。維時公司在上訴狀中提出的理由為:上訴人單位王東等四人只能視為受托為被上訴人創作作品,著作權屬于受托人。上訴人單位王東等四人對參與被上訴人單位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享有著作權,不存在侵權。在審理期間,上訴人又提出新的上訴理由是:一審法院認定IC卡讀寫程序著作權歸被上訴人所有錯誤,因為這一IC卡讀寫技術系法國60年代的專利技術,現已過專利保護期,而且這一技術已進入公有領域,上訴人獲得此項技術是通過北京AT MEL公司提供的技術資料而來。因此,被上訴人不應享有著作權,此技術為公有技術。
二審法院判決:
法院經審理查明:一審認定事實清楚。DH01型電話用戶IC卡自動交費系統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其中軟件部分包括系統管理軟件、驅動軟件和IC卡讀寫器軟件。該系統的計算機軟件部分受著作權法保護。根據吉林省琿春市郵電局1994年7月《關于使用IC卡自動交費系統的使用推廣報告》,琿春市郵電局于1994年6月開始運行東恪公司的IC卡自動交費系統,故該DOS版驅動軟件和讀寫器軟件的著作權最遲于1994年6月產生。所有參與軟件開發的人員都是利用東恪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開展此項科研工作的,一切科研項目均由東恪公司指定,維時公司王東、盧斐等當時均屬被聘人員在東恪公司工作,僅盧斐一人參加了讀寫器的cpu程序測試,其參加研究人員不是主要研究成員,雙方對著作權歸屬未形成約定,也不存在委托開發的問題。維時公司主張其共有該軟件著作權無事實和法律的依據。
關于爭議軟件是否是公有技術的問題。維時公司所提交的三本書及證人證言證明不了爭議軟件是公有技術。維時公司未證明盧斐重新開發了讀寫器軟件,而在東恪公司工作過程中王東等人接觸過爭議軟件,尤其是盧斐曾參與東恪公司讀寫器軟件的設計和測試。哈爾濱工業大學對雙方讀寫器軟件測試結果是,利用東恪公司的IC卡讀寫器驅動程序,在相同的環境下對雙方的IC卡讀寫器均能正常讀寫,能完成同樣的讀寫功能,且追回代碼相同。中國版權研究會版權鑒定委員會對雙方爭議軟件進行了技術鑒定,由于維時公司提供的清單與軟盤是一套東西,提供的資料是另一套東西,兩者根本對不上,無鑒定價值。維時公司拒絕繼續舉證。
法院認為:維時公司侵犯了東恪公司讀寫器軟件的著作權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維時公司主張自己為爭議軟件著作權共有人無事實和法律依據。維時公司所持讀寫技術全部是公有技術的主張因無證據佐證不能成立。王東等人接觸過東恪公司該爭議軟件,盧斐曾參與東恪公司讀寫器軟件的設計和測試,維時公司在不能證明其自行開發了讀寫器軟件的情況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測試結論證明維時公司構成讀寫器軟件著作權侵權。鑒于當時讀寫技術是保密的,開發讀寫器軟件難度較大,故維時公司應以獲利120萬元的60%作為侵權賠償數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第四十六條,《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十四條、第三十條規定,判決如下:一、維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1996)哈民二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即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維時公司在《黑龍江郵電報》第一版公開向東恪公司賠禮道歉;二、變更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1996)哈民二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本判決生效之日起維時公司立即停止對東恪公司DH01型IC卡自動收費系統讀寫器軟件著作權的侵害;三、變更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1996)哈民二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第三項為:本判決生效后,維時公司一次性賠償東恪公司人民幣72萬元整。
本案焦點:
職務作品的概念: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師職務作品。各國在法律上對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屬是不同的,大陸法系國家通常規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由雇主所有,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法律往往將著作權關系和勞動關系交叉考慮,作者工作單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使用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對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分別規定了3種情況。
適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件、地圖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并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一)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