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 直腸黏膜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
摘要:目的通過檢測微小核糖核酸-155(microRNA-155,miR-155)在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直腸黏膜和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中的表達,探討miR-155在UC中的作用及意義。方法選擇2016年3月至9月診治的25例活動期UC患者(UC組)及同期15例結腸息肉患者(對照組),腸鏡下觀察患者腸道黏膜炎癥表現,并行直腸黏膜活檢(其中結腸息肉患者取其正常直腸黏膜)作病理學檢查。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檢測直腸黏膜中miR-155、白介素(IL)-17 mRNA、IL-6 mRNA及PBMC中miR-155的表達,直腸黏膜中miR-155與IL-17 mRNA、IL-6mRNA表達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直腸黏膜中IL-17、IL-6蛋白的表達情況并進行表達評分,分析直腸黏膜及PBMC中miR-155的水平與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結果 25例活動期UC患者,其直腸黏膜中miR-155相對表達量明顯高于對照組(13.57±2.78 vs 1.02±0.05,P〈0.01);PBMC中miR-155相對表達量亦明顯高于對照組(23.68±4.23 vs 0.92±0.04,P〈0.01);直腸黏膜中IL-17 mRNA(7.79±1.45 vs 1.20±0.05)及IL-6 mRNA(6.10±1.17 vs 1.02±0.03)相對表達量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相關性分析顯示,直腸黏膜中miR-155與IL-17 mRNA、IL-6 mRNA的表達呈正相關(r=0.934,P〈0.01;r=0.909,P〈0.01)。活動期UC患者直腸黏膜免疫組化IL-17蛋白表達評分[(3.44±0.25)分vs(1.20±0.18)分]及IL-6蛋白[(3.12±0.28)分vs(0.80±0.17)分]高于對照組(P均〈0.01)。相關分析顯示,miR-155在活動期UC患者直腸黏膜及PBMC中的相對表達量,與患者疾病活動指數呈正相關(r=0.804,P〈0.01;r=0.813,P〈0.01);與患者年齡(r=0.067,P〉0.05;r=0.006,P〉0.05)及性別無關(r=0.151,P〉0.05;r=0.202,P〉0.05)。結論 miR-155可能參與了UC的發病,其機制可能與促進輔助性T細胞(Th)17分泌的致炎因子IL-17和IL-6的表達有關,可為UC患者病情活動性及嚴重程度的評價提供?
中國廠礦醫學雜志要求:
{1}本刊強調論文的原創性,嚴格遵守著作權法,提倡健康優良的學術風氣,堅決杜絕剽竊抄襲行為。
{2}稿件若屬科學基金資助或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者,請在稿件首頁頁腳內寫明項目名稱及其編號并附相關項目文件。
{3}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400個漢字,英文摘要為250個實詞左右。中、英文摘要內容要對應,力求用詞、語法、拼寫、含意和邏輯正確。
{4}正文標題:文內各級標題題號一律頂格書寫,標題題號分級采用1;1.1;1.1.1等標注形式。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
{5}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明。篇名、作者注置于當頁地腳;對文內有關特定內容的注釋可夾在文內(加圓括號),也可排在當頁地腳或文末。
{6}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7}作者署名應為作者真實姓名。題名下應標明作者通訊地址(包括工作單位及所在部門名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
{8}外文文獻在前,中文文獻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文獻按出版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外文書名以斜體書寫,實詞首字母大寫;外文論文篇名以正體書寫,僅篇名首字母大寫。每條頂格寫,回行時空兩格。
{9}重要的或后文將提及的公式,應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序號,序號加括號;推導過程的中間步驟應盡可能忽略,各種符號應遵循有關規則;特別注意參數和變量的符號(包括下標),參數和變量字體均為斜體。
{10}所有來稿請遵守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請勿一稿兩投。所有來稿均不退稿,請自留底稿。來稿若一個月未接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